38岁的年纪,18次联赛出场,贡献8粒进球和1次助攻。这不是某位欧洲联赛老将的数据单,而是2024赛季效力于上海申花的中国球员于汉超交出的成绩单。在中超联赛的舞台上,他以一种近乎违背时间规律的方式,持续闪耀,成为了本土球员中当之无愧的“效率之王”。
年龄,似乎只在于汉超的身份证上留下了印记,却从未在他的竞技状态中占据上风。当同龄人逐渐淡出顶级联赛的视野,或是在替补席上等待机会时,于汉超依然是申花阵中那个最值得信赖的“关键先生”。他的进球方式多种多样,标志性的内切射门依旧犀利,机敏的门前抢点彰显其出色的足球智商,而不知疲倦的奔跑和回防,则让所有年轻后辈见识到了何为职业球员的典范。他的高效,并非源于偶然的爆发,而是建立在极度自律的生活习惯、科学系统的训练保持以及对比赛永不枯竭的求胜欲望之上。
于汉超的表现越出色,就越发映照出中国男足国家队在进攻端的乏力与尴尬。近年来,国足锋无力已成为困扰球队的最大顽疾,在世界杯预选赛等关键战役中,创造机会并把握机会的能力严重不足。当我们在为归化球员的状态起伏而争论,为年轻球员的成长速度而焦虑时,一位状态火热、即插即用且拥有顶级比赛经验的顶级本土攻击手,却似乎并未获得与其表现相匹配的战术地位和出场时间。
从技术特点来看,于汉超正是国足所急需的“破局”型球员。在球队陷入僵局时,他凭借个人能力打破平衡的经验和能力在国内仍属顶尖。他的无球跑动、门前终结的冷静,以及丰富的大赛经验,能够极大地丰富国家队的进攻套路。更重要的是,他身上那种为胜利拼尽全力的“老将”精神属性,对于一支正处于新老交替、时而缺乏自信的球队来说,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。
诚然,国家队的建设需要着眼于未来,需要给更多年轻球员机会。但竞技体育的根本永远是实力和状态,而非仅仅是年龄数字。一支球队的年龄结构需要的是“老中青”合理结合,经验与冲劲缺一不可。将于汉超这样状态出色的老将排除在主力框架之外,某种程度上是对其顶级竞技状态的浪费,也是对国家队即战力的一种削弱。
于汉超用18场8球的数据,向所有人发出了最有力的宣言:他依然是中国最好的攻击手之一。对于国足而言,最理性的选择就是尊重状态,重用英雄。让他将申花的效率带到国家队,在进攻线上为球队提供最直接、最有效的火力支援。这并非情怀,而是基于当前事实的最优解。